
《胡同文化》说课稿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,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。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胡同文化》说课稿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胡同文化》说课稿1一、说教材
1.教材分析:
整体感知课文,体会作者的态度、观点、感情;抓住课文要点,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,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。对课文的内容、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看法或疑问。汪曾祺的《胡同文化》是一篇好文章,普普通通的胡同,在作者的笔下,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。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,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,再后,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。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:概括要点,提取精要。因此,在对《胡同文化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,提取精要。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,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,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、欣赏,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。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“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,重视积累、感悟和熏陶,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。”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,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:
2、教学目标
(1)、阅读全文,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,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,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、提取精要的能力。
(2)、体会《胡同文化》中浓郁的文化气息,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。
( ……此处隐藏16557个字……/p>
五、教学过程分析
1、知识习得
①解题。
分析“胡同”和“文化”的词义,理解“胡同文化”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。
②分析理解“胡同”的特点。
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,学生讨论归纳,明确:正、俗、多、静。
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。
学生阅读讨论,将结果演板,教师小结明确:安土重迁(居住心态);过往不多(人际关系);易于满足(生活态度);不管闲事(政治态度);安分守己(处世哲学)
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。
明确:封闭;忍。
2、拓展延伸
此部分的学习,有一定的难度,教师要注意引导,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。
①“封闭”的实质:民族心理的反映。比如“长城”、中外文化上的差异。
②“忍”的实质:民族性格的缩影。比如:中国人的谦逊、一些俗语。
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:批判中带有伤感。
3、迁移训练
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“热干面”文化的内涵;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“凉席”文化的作文。
六、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
1、化繁为简,重点突出。教材的处理,遵循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”的原则。
2、板书简洁,钩弦提要。
胡 同 文 化(汪曾祺)
胡 同 市 民 文 化
正 安土重迁(居住心态)
俗 过往不多(人际关系) 封闭(民族心理)
多 易于满足(生活态度)
静 不管闲事(政治态度) 忍 (民族性格)
安分守己(处世哲学)
3、培养能力,注重应用。